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穆辰) “通过戏法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想法思维融入我们的剧情,乐在其中,这就是戏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戏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告诉记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戏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做客直播间
10月25日,由光明网与咪咕文化联合主办,咪咕视讯承办,咪咕直播独家播出的《致·非遗敬·匠心》第三季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走进肖桂森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戏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在光明网直播间中,为网友们详尽介绍戏法的历史溯源、特色特点、传承现状;并现场展示戏法的代表性节目。
戏法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早在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刘彻就曾举行戏法表演招待外国使臣,一直流传至今。2011年戏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法分大戏法和小戏法,变大戏法就要穿大褂,一个人可以将鱼缸、瓷碗、火盆这种大道具变满一台。而小戏法则讲究快,要求手法快、脆、帅。戏法讲究“三分手七分口”,既逗乐观众又不能有破绽,形成了“口彩相连”的独特表演风格。
肖桂森展示传统戏法《鸳鸯棒》
肖桂森在直播间展示自己的代表性节目《鸳鸯棒》,只见两根棍子分开,拉动其中一根棍中的绳线,另一手棍中的绳线竟会随着走动;更妙的是,肖桂森只凭一声咳一歪嘴,棍中的长线能随咳声、歪嘴回棍。《六连环》节目中,单摆浮搁的六个闭口铁环,随肖桂森“口彩相连”的表演下,不仅将六个闭口的铁环串在一起,还将这六连环展示出“一字长蛇阵”、“古钱”、“狮子” 、“花篮”、“摩托车头盔”、“莲花”、“轮椅”等多样的造型。
肖桂森展示传统戏法《六连环》
肖桂森8岁学说评书,但是中途也走过“弯路”去开长途汽车。他为了能多一点时间来研习戏法,放弃了当时能挣钱的好机会。再后来他为了出国演出的机会毅然决然放弃了公司的经理职位,只为实现让中国戏法走向世界的理想。“人的一生也许就是选择吧,当初那么多机会出现,我还是选择了这门技艺。”肖桂森感慨道。
专注戏法40余年,今年63岁的肖桂森依然坚持推动戏法的推广与传承。他广招贤徒,不计报酬、毫无保留的传徒授艺,使得戏法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作为传承人,这门技艺永不失传是我的使命。”肖桂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