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非遗人物专访】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 制作 张恒)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在北京落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等20人被推选为 “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在接受光明网专访时,黄小明表示,非遗要有时代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我来自浙江东阳,它被称为‘中国木雕之乡’。2006年,东阳木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从16岁开始从艺,到明年就从业满40年了”,一谈到东阳木雕,黄小明就滔滔不绝,全是对木雕艺术的喜爱和自豪。他介绍,东阳木雕始于唐而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近几年,全国对非遗项目越来越重视,不断地宣传对东阳木雕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对手工技艺的传承,年轻血液的注入,工匠精神的认知认同都有很好的作用”,黄小明说,从我向师傅学艺到自己带徒弟,发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尤其是非遗层面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其实对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谈到传承,黄小明说的最多的就是“创新”,他认为“只是继承传统,没有创新,那是不流之水。脱离传统,单独创新,那是无根之木”。因此,在40年的从艺生涯中,黄小明独创了竹简式木雕、超写实木雕、速写木雕、取景框木雕等艺术表现形式,还拓宽了东阳木雕的运用范围,从传统的制作罗汉和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到现在的室内装饰、家居设计、艺术品陈设等,已有几百个品种门类。
“我创作的时候会运用一些现代技法和现代雕塑语言,进行更深的作品演绎。每一年、每一步走过来,我最深的体会是非遗必须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才能走得更好”,黄小明解释他认知的变化和时代发展也是分不开的。在过去,东阳木雕的传承就是师傅带徒弟,地域性明显,基本都是东阳本地的孩子拜师学艺。从2016年开始,黄晓明将互联网传播模式引入到传统手工艺领域,“从网络上招徒弟有两个好处:一是打破了地域限制。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可以报名学习,这就能发掘更多喜爱东阳木雕的人。二是提高了手艺人的文化程度。现在很多报名的人来自清华美院、中国美院,传承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整个队伍也能共同进步”。黄晓明说,传承也要双管齐下——走出来、引进来,让真正喜欢这门技艺的人传承下去,他才放心。
黄小明说,他期待着年轻人能在东阳木雕的传承中融入自己的所想所感,创作出真正表达内心的优秀作品。他相信,只有反映当代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作品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