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非遗人物专访】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 制作 张恒)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在北京落幕。浙江省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季海波等20人被推选为 “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作为一个奋斗在非遗保护工作一线的基层人员,季海波一干就是15年,他说“工作无小事,非遗保护不能等”。
2003年,在浙江省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时,季海波就开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季海波更是完全投入到了非物质文遗产保护工作中去。十几年的非遗基层工作,也是季海波不断学习的过程,“刚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自己都要花大力气去理解‘什么是非遗’,后来普查期间,我们还要告诉走访对象‘什么是非遗’”,季海波表示,从概念普及到项目申报,从传承人保护到非遗文化保护,这十五年的工作过程都是在摸索着前进,在沟通中解决困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们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先记录、先保存,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前面,后期不断完善它的时候才能慢慢发现价值”,季海波在介绍工作时强调,非遗保护的重点就是“人”,无论是从项目开始发掘时找到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还是从传承人那里了解尚未概念化的非遗文化知识,“人”作为支点始终存在。因此,保护好非遗传承人,也是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传承人的保护,季海波还提到了“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的保护理念。“在过去,不少传承人因为学了这些非遗技艺,能够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甚至因为这门技艺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因此,在社区或者村里,非遗项目在特定的空间里生存的很好”,季海波说,这个认知让他意识到非遗保护工作不仅仅是因为敬畏原先老祖宗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因为非遗本身就是生活,是不同年代时尚生活的表现。目前,季海波和他的团队在做一个“非遗体验基地”的项目,就是为了告诉大家“非遗一直在你身边”。
在非遗发掘、保护与传承上,季海波倾注了全部心血,仅在浙江省非遗资源大普查期间,他就带领团队普查非遗线索3.2万条,项目2738个,共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15项,市级102项,县级150项。季海波说“非遗工作我是要做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