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非遗人物专访】
光明网讯 解永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赫哲族传统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由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中,解永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明珠等20人一起被推选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们赫哲族当中,鱼皮制作技艺、鱼皮画、传统鱼皮服饰,这些都是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艺。”解永亮说。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鱼皮工艺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的鱼皮制作工艺主要是用来制作赫哲族的鱼皮衣等比较有实用性的物体和衣物”,再到后来,随着赫哲族旅游业的日渐成熟,鱼皮制作技艺被用来开发成旅游产品,或者民间艺术品,逐渐的从日用品开始往商品转化。“近几年,我们把传统的鱼皮画通过现代的艺术加工,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当今的工艺水准,使鱼皮工艺品更加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要求。”
如何使鱼皮画更加的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是解永亮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在最早期,鱼皮画并不单独是一幅作品。”以解永亮的《清莲》为例,作品中融入了现代工笔画的元素,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去更加的清新雅致。“但在以前,鱼皮画只是作为一种纹饰,它只是一个装饰图案、图腾纹饰,只是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类似于其他民族的剪纸、窗花之类的,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鱼皮画传承人都在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艺术创作元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家居和审美的要求。
“鱼皮衣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人穿了,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大马哈洄游节上才能看到。”解永亮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具有赫哲族民族特色的东西已经不常看到了。“我的制作工艺是从我太姥姥那里传下来的,我太姥姥传给我姥姥,我姥姥传给我母亲,我母亲又传给了我。”原本属于母性传承的鱼皮制作工艺是赫哲族妇女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在解永亮手里,鱼皮画成了造型别致、色彩协调、工艺精细、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在我的鱼皮画里,我想更多的体现一些赫哲族的传统民俗民风,捕鱼啊狩猎啊,多出一些这样的作品。”(记者:赵艳艳 后期:张恒)
[责编:彭扬]